赵澜峰离开邵龙镇后,也没有急着回山。
走在县城的街道上,忽然一股诱人的香味,传了过来,赵澜峰好奇的闻着香味走了过去,左转右转,却见一个小巷子路边搭着一个棚子。
棚子上挂着一块招牌王记面摊!
赵澜峰笑了笑,闻着味道怪馋人的,王记的卤面和杂碎倒也十分美味,或者说这更类似一种家乡的味道,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赵澜峰无疑是第一次吃到前世的味道。
赵澜峰吃完这一顿,付了面钱和煮面的王老头寒暄几句后就起身前往城隍庙了。
庙外楼的店伙计换了两个,但店掌柜的这种生意人还是细瞧几眼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见过这位先生,却想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
这倒不是掌柜的记忆不行,而是只要赵澜峰不想主动展露真容的情况下,普通人见到赵澜峰只会觉得这个人很特殊,但是只要转眼在想就根本想不起赵澜峰具体模样。
赵澜峰坐在店内,等着刘老二的时候就见一个仙风道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打了二斤花雕,买了一些小菜便匆匆离去。
等男人走出庙外楼的时候,才有楼中的年轻新伙计疑惑这问掌柜一句。
“掌柜的,方才那个先生是什么来头,您这么热情?”
掌柜的转头看看店内伙计,还没说话,就有边上的食客先开口了,这人刚刚也和那位先生寒暄过几句。
“他就是以前住在听雨轩的张老先生,你小子不是也听过那故事吗,枣树一夜结果以送先生的故事。”
“啊?真有这人啊!”
“呵呵呵。。。。”
柜台内的掌柜笑着摇摇头,那食客则乐了。
“哟,小二哥原来并不信那回事啊?合着我当初说自己尝过那四月枣你当我也在骗你?”
“那哪能啊哈哈。。。。”
店伙计含糊一句搪塞过去,赶忙拿着毛巾去别处收拾桌子去了。
反倒是点掌柜感慨了一句。
“今天有来上早香的香客和我说,天牛坊那边满坊飘香,枣花香味都散到周边各坊和沿街铺子去了,原来是张先生回来了!”
刚刚调侃店伙计的食客闻言一惊。
“真有此事?”
“嗯,想必确有此事!”
。。。。。。。。。
赵澜峰听着旁边客人的议论,倒也对刚才哪位神神秘秘的张先生产生了一丝兴趣。
赵澜峰正坐着,此时的刘老二化作一个平凡的老人进来,朝着赵澜峰微微一拱手。
赵澜峰笑了笑,示意刘老二自己坐。
赵澜峰跟刘老二交代了一下要注意一下最近武威县内的动静。
然后又闲聊了一下最近的奇闻异事。
“你知道刚才这些人口中的张先生是怎么回事吗?”
赵澜峰笑着问到。
刘老二将自己知道的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
傍晚,县中学塾下课,李青领头向夫子行礼之后,学生们就纷纷散去,李青也脚步轻快的往家赶。
如今李青按这个世界普遍以虚岁算年龄来说已经十八,从孩子长成少年又从少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以李青的学识和聪慧,随时可以去大书院进修读书。
李青在人前表现读书人的稳重殷勤,只要到人少的巷子等处就跑得飞快,一路回到天越坊都没怎么喘大气。
一到天越坊就再一次闻到了那股花香。
“啊,香味还在,不是假的,我去看看大枣树。”
到了天越坊后半段,李青也满怀期待的就这么走向听雨楼,在拐过那个巷口的时候,忽然发现听雨楼的院门好像开着。
“咦!门开着?”
李青诧异一声,心中暗道。
“会不会进贼了?”
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
“贼直接翻墙就行了,用得着开大门吗?再说那里有大枣树在呢。”
李青思索间加快了脚步,心中莫名有种期待感产生。
待到行至听雨楼院门外,朝里望去见到一个男子正坐在石桌前看书,桌上还摆了一些庙外楼的糕点。
“张先生!”
李青惊喜的叫了一声。
张先生放下书册同尹青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点心,示意他进来吧。
“进来吧,庙外楼的点心我一个人可吃不完。”
李青欢呼一声就跑进了院里,坐到石桌前嘴就停不下来了,边吃边和张先生叽叽喳喳聊了起来。
李青一开始有些拘谨,也不敢多说,直到张先生主动朝他攀谈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一些趣事。
当天晚上,李青睡着之后,赵澜峰却来到了听雨楼外,在墙边轻轻一跃就跳入了院中。
张先生此时还没休息,就坐在院中石桌上拿着一根玉签以手点画着什么,算是在修改着什么。
“张先生!”
“嗯?”
张先生没转头看赵澜峰,依旧比划着玉签。
“坐吧!”
张先生没有抬头只是说到。
赵澜峰应了一声,便坐在了石桌前,看着张先生。
“哦。”
赵澜峰抬头小心的看看张先生的没什么的面部表情。
一直等了许久,这张先生才放下手中的玉签看向赵澜峰。
“认出来了?”
张先生转头看看他笑了笑。
“认出来了!。”
赵澜峰抱拳冲张先生作了个揖,然后这才恭敬的回答道。
“既然认出来了,以后就多来串串门,老道士有时候一个人也无聊!”
张老道笑着说到。
赵澜峰看着张老道,无奈的点了点头。
只是心中的疑惑更多,想问却又不知道从哪里问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