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秦舟又和秦仁搪塞了两天,然后心事重重的回到了家。
秦舟心事很多,目前这个工厂实在是太简陋…
不,或许说粗暴更合适。
原始的拆解,粗暴的提纯。
甚至,在电路板货源这么充足,基本上是喂饭吃的资源下,处理方式依旧是这么粗犷。
秦舟差点忘了,过去的人工费低廉的很,而那些工具工艺,相比来说远没有用人工便宜。
秦舟生化学科已经达到了lv1,环境科学也有所涉及,此时脑子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基础的框架。
想法有了,各种方法流程也要设计出来,成本还不能高,要有可行性。
这是一个理论转化实践的过程。
另外,回收厂老板配不配合也是问题,秦舟不认为目前利润这么高的情况下,那些老板们会轻易改变已经分好份额的蛋糕。
所以,相应的舆论压力也要给足,尽量要让瀚燧变为事情的焦点。
有了计划,秦舟也不做墨迹。一方面,将拍好的照片准备好,发给李希童,说明来意,然后将自己的需求发了过去。
李希童的那个朋友确实专业,秦舟打算再次请他帮忙,不过这一次的风格,秦舟要求是严肃一些。
之后,秦舟就全身心的投入了化学工程设计。作为这次电子垃圾的最主要部分,无疑是电路板。而电路板中不少物质对环境都具有较大污染,最普遍的污染是铅汞金属以及多溴多苯等非金属物质。
针对这些废旧电路板的回收过程,可以分为金属以及非金属的部分。
其中有回收价值的金属,比如金,银,铜,锡,镍,等有价金属,这些金属主要分布在废旧电路板的电阻以及其他的线路原件之中,非金属部分主要是有机物,树脂,玻璃纤维等。
秦舟查阅了一些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用了两天时间,他收集了两道比较标准的解法,但两者都有比较棘手的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国际上最标准的解决方式是热解技术,无需氧气参与,在纯氮的环境下,将高分子聚合物转化为低分子聚合物,然后直接使得金属物质与非金属物质分离,达到金属回收的目的。同时,转化后的聚合物能够作为新的燃料或者工业材料。这个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消耗能量少,回收的成本比普通的火法冶金低很多,而且在无氧条件下反应,不产生氧化物,热解油气经过冷凝还能二次作为原料使用,有机物回收裂解后,还能获得浓度在13.18%以上的标准可用液体溴,价值也非常高。
但,这项技术秦舟面临的问题是催化剂以及需要达到的稳定六百度温度阈值的容器。同时产出物的金属部分也需要二次提纯,提纯的难度甚至比一开始直接提纯的难度还要高。
后者尚可以调节,前者需要的催化剂成分非常特殊复杂,是一种国际上价值非常高的高分子耐热化合物。
这种高分子耐热化合物,秦舟刚在网上查了查,贵的吓人,比钻石都贵几十倍,而且需要的量不少,一来一回下去,大几十万就没了。
而且热解技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销售渠道。秦舟做过调查,目前电子垃圾回收厂有相当多的产物没有回收渠道。
总之国际上惯用的标准方法,目前是行不通了。
需要另外的设计。
第二种方法是富养顶吹熔炼法,这种方法笼统上讲就是将电路板熔炼成粘度比较低的熔渣,以较低的温度,减少额外纯化学物质的添加,通过CaO-SiO-Al2O3-MgO 与CaO-SiO-Al2O3-FeO两种炉渣进行逼压,在顶风热吹的前提下,对废旧电路板火法熔炼炉渣转变成三种主要部分,即铁橄榄石,钙铁硅盐酸相
以及氧化铜。之后再进行分离。
这种分离成品的问题是比较容易,但是另外方面又要出问题了。
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是生成的液态炉渣的不稳定,以及会出现不同液态环境下,产物粘性不同导致的分离困难。
甚至秦舟看了几篇论文,这种方法还需要做氧量对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有可能整出来一阶的氧化产物,这种氧化产物不太稳定,有可能会产生毒性。
当然,其他的方法,秦舟也基本上看了一遍。比如国内的nrts等离子电弧容纳技术,利用极冷脱酸进行脱酸去除法,利用氧气代替惰性气体,不过缺点也是产生二恶英这种剧毒气体,需要额外利用布袋收尘装置以及脱硫装置。还有生物冶金技术,利用单胞菌以及巨大芽孢杆菌共同培育,提供高浓度的氰化物,利用生物浸出辅助连续泡沫分离技术将废旧电路板的金属选择浸出,形成各种各样密度的矿浆,最后进行泡沫分流,利用高价氧化出来的高价铁离子氧化铜,实现铜的浸出。当然这种缺点更明显,以瀚燧县的条件看,难度无异于用光刻机在大熊猫身上纹纹身。
总之,方法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不合实际。
不过,秦舟并没有灰心,他始终明白他最大的武器不是他的脑子,而是他的系统。
嗯……最起码暂时是。
思绪微动,很快,秦舟就感觉自己心情变得非常平静。
图纸模拟集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