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作战用火攻是古已有之的战法,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的赤壁之战。具体的实施有两种办法,一是靠上去,与被烧的船固定在一起,然后放火。二是事先点燃放火船,借助水流或风力靠近被烧船只。现在的官军就是用后一种方法,其原因就是国防军的火力太猛,靠不上去,硬要靠上去则放火之人有去无回,必定全部战死。所以官军就使用很多小船,装上易燃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点燃后,让火船借助江流送到攻击的目标处。他们的船都是一条大船带上数条小船,放火之后人员乘坐大船,或者撤退,或者借助火势进攻。
这一次官军设计的火攻,看似合理,实际上是有漏洞的,第一,现在是深秋季节,北风逐渐增多,这一段长江是从西南向东北流动,放火之船是顶风而上,虽然有江流推动船只,但是极容易被风吹向南侧而不能靠近位于西北侧的浦口码头。这里的长江很宽阔,宽度大约六七里到十里,只要稍微偏离西北岸,火船就顺江而下了,起不到火攻的作用。第二,水中的漂流物总是自动的向水流湍急之处偏移。江河之中,水的流速最快之处在河流的主航道上,一般都是江河的中部,所以,自由流动的小船将自动的向江心靠拢,从而会脱离岸边的浦口码头,起不到火攻的作用。
比如我们在河边抛入一个漂浮物,木块或者空瓶子,漂浮物只需几十米的距离就会向江心靠近。这是流体力学的原理,流速快的一侧压力低,漂浮物自然会向低压的一方移动。
总而言之,这一次火攻,除非突然起了东南风,或者官军冒死把火船送到浦口码头,没有这两条之一,火攻注定失败。
现在官军的情况就凄惨了,放火的船队距离浦口至少在六七里以上,船只已经大部分被点燃了,大小船只混杂在一起,并且距离密集,现在的官军不是如何进攻的问题,而是如何逃脱的问题。不要说船只交叉在一起无法自由航行,大火点燃了帆索,船只就失去了控制,长江之上水深数丈,船篙撑船是不现实的,船桨、摇橹力量太小,小船尚可,对于大船效率很低。所以说能够从这个火阵中逃脱出去,极为困难。
黑暗之中看不清楚,估计跳水逃命是唯一的一招了,能否逃得性命就要看个人运气了。在水上,只要远离着了火的船只,逃出生天的希望还是有的,所以外围的船容易逃脱。
真正的放火者,那两艘国防军的兵舰已经脱离了战场,快速返回了浦口码头。攻击漏网者可以扩大战果,但是大火无情啊!铁甲舰也一样怕烧,何况保卫码头还是更重要的任务。
官军的一方,大小一百多条船只的火攻搞了个大乌龙,假定平均每条船用五人,船只总数100条,那么总人数就是500人,按损失五成算,伤亡二三百人,烧毁船只至少几十条!
以上的数字都是最保守的算法,实际的损失可能更大。官军的这一个糊涂主意造成严重的损失,士气的损伤更大。
官军企图火攻浦口码头,结果自己放火的船队反而被焚烧了,搞了个大乌龙。
被焚烧的船队开始在浦口码头的外侧顺江流通过。正像事先估计的那样,在十里之外失去控制的被焚烧的船队在逐渐的向江心靠拢,已经威胁不到浦口码头了。但是国防军一方依然是高度的戒备,毕竟还有未燃烧的船只,要预防他们突然奔袭。
码头上、城墙上的士兵们都呆呆的看着,这一条两里多长火龙映红了半边天,熊熊的大火在江心向下游飘去,也是蔚为壮观的景致,实在难得一见。燃烧的船只残骸依然不时的暴起一团团的冲天火苗,隐约的还能听到啪啪的声音,景象十分的凄惨。很难准确的清点数量,不少船交叉搅乱在一起,分辨不清,大型的船只容易辨认一些,大约有二十艘的样子,小型船只粗略的估计有七八十条船。
南京的城墙上也有不少人,他们都是什么人?观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逃出去的船只都不见了,估计吓破了胆子,都撤退了。浦口码头上依然是严阵以待,防备着不知何时突发的攻击。
现在的时间是寅正已过(凌晨4点多),指挥部的军令传达到码头上,负责掩护的一个排和工兵,重新收拢铁丝网和地雷,之后撤回城内。其他的人全体上船,准备出发。国防军的船队将跟随在被焚烧的残骸的后面,沿着长江的西北岸,配合陆地的部队,水路并进,向下游撤退。
---第532章完---
因故,两日发一章。
喜欢明末强国梦请大家收藏:(www.remen88.com)明末强国梦热门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