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革新,是革什么新?
其实改革的就是那些老旧思想中,不能动的、神圣的概念。
比如论道。
怎么着?只有某个境界以上才能论道吗?那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呢?是结丹?还是元婴?还是化神?要不练虚、合体,莫非大乘期才叫论道?
论道只是一个名词,只是一个概念,六个筑基只要言之有物,论完之后可以互相获得收获,得到启发,那也就是论道。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以说把论道总结到了极限。
因为两个人之间的言论,会因为互相的立场绝对对立,无法保证客观,三个人以上,最低三个人,就可以保证在谈论中得到收获了。
说到这个呢,作者说一件趣事,有些人可能不清楚在某些人的认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能有多离谱?
记得那是作者上初中的事情,和两个朋友聊游戏,聊到“连击”这个概念。
作者说连击嘛,二连击三连击都是连击,怎么打好很重要。
那两个朋友游戏玩的好,但是学习真的不怎么样,这俩人说了一个让作者无比懵逼的言论。
“二连击三连击,那不叫连击,只有连击数二十以上的,才叫连击,二十以下都不叫连击。”
???
作者当时就懵了,之后再也没和这两个朋友聊过相关事宜。
只有遇到这种人,论道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的境界里,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开始吧。”
王叔瑜让那五个人开始,然而五人还在懵逼之中,王叔瑜也不着急,这种震惊是他们对打破传统的震惊,等稍后他们回过神,开始亲自打破之后,他们会习惯的。
这次的论道还有两个记录员,就是藏珏和藏荨两个美女,她们才刚在黄藏林那里学完离火经,就不参论道,只负责记录。
慢慢的其余四人把视线放在藏峮身上,王叔瑜也鼓励的看着他,终于藏峮迈出了第一步。
“呃···,那我先说吧,我讲一下第一章的理解,我最近有些新的想法。”
藏峮讲述起来,很快他讲道新的理解的时候,黄藏林惊呼出声,因为他对于这里也有新的理解,而且几乎和藏峮一模一样。
作为主持人的王叔瑜,在藏峮讲完之后,就让黄藏林也讲一遍,虽然他说一模一样,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微区别。
藏珏和藏峮在边上用行墨法把所有的语音直接转文字,这次论道是完全实时记录下来,一个字都不差。
第一章五个人讲了两遍,在没有别的见解之后,王叔瑜讲起自己对于第一章的理解。
很快两个记录员变成了七个记录员,下面五个也都在记录,王叔瑜的理解要比他们五个都深刻。
这还是王叔瑜的外挂带来的,因为这次是五个人,他们五个的天赋藏峮算是独树一帜,但其他四人也不是没有。
当五张树脉图放在眼前,并且随着他们的思想的逐渐深刻,有一些空格上的字开始发生变化。
当王叔瑜看到他们的这些字发生变化的时候,王叔瑜就会在相应的地方也展开深入思考,这就是作弊了。
他们可能还只是在下意识中有了某种思考的时候,王叔瑜已经在主观上进行深入研究了。
那这样以来,如果他们把这些变化孵化成功,而且和王叔瑜的思考一致,那么会获得一次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一致,那就更好了,那样就获得了两种思想。
论道三个多小时,只论道完第一章,第二章开始没多久,王叔瑜带着七个人去修行了。
修行结束,神清气爽的再次开始论道。
经过短短的十五天,这些人已经逐渐发现,他们修行的时间都延长了,这说明他们获得了显著的成长。
而且最厉害的成长还不在修行时间上,而是在这次论道中,他们一直跟着王叔瑜的节奏走,三小时论道三小时休息,竟然一次都没有达到他们的信息上限过。
这是理所当然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离火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稍有一些新理解和深刻理解,信息量也不足以达到他们在离火经上,已经扩充到极大的信息上限了。
只要还在离火经范围内,他们基本上不会再有信息上限,当然换本书的话他们立刻就报废。
于是用了三天时间完成论道,又一天时间完成整理,期间又多了两个新的深刻认识,也都编写进去之后,获得了四本书。
《天玄离火经·瑾瑜注》
《天玄离火经·六人高解》
《天玄离火经·瑾瑜心火高解》
《天玄离火经·六人共论》
还是三本解析,六人共论那个就是三天的论道全过程,这是一本七十多万字的述论记录,基本上把这本六人共论看完,能理解三本注解的前两本了。
第三本的确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这个第三本心火高解,是那次烈焰焚天,王叔瑜修出来的离火经另一个总纲。
别的也有,玄水经有《美珏玄冰解》、《美珏凛水解》,后者是前段日子藏珏小仙女新的领悟,所以现在玄水经有三个总纲。
根本经多了一本《瑾瑜心玄高解》,这个是在烈焰焚天之前,王叔瑜领悟的那个总纲,那么现在根本经也有四个总纲了,根本经原本就有三个总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